第九百一十节跟踪难(1 / 2)
“春教风景驻仙霞,水面鱼身总带花。人世不思珍卉异,竞将红缬染轻纱。”
这首唐代着名女诗人薛涛所写的《海棠溪》,讲的便是曾经山城十二景中的海棠烟雨,也就是海棠溪码头名字的由来。
可惜那红如仙霞、茫茫一片的海棠花到了民国时期早已不见,唯有每月农历十五,大江灌入溪中时朱曦照射,江水迸发作朵朵海棠状,可让人追忆往昔之美景。
归有光坐在渡船之上,正好目睹了这一幕,汹涌的浪花在空中激撞成水雾,在阳光下化为一朵朵五光十色的海棠花。
即使常在两岸走动,这等奇景依旧引得一众乘客惊叹不已,就连见多识广的船夫也轻摇船撸将船速降低欣赏起来。
美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,很快江面就恢复了正常,渡船继续向着对岸的山城主城区驶去,此时江面上百舸争流,好不热闹。
根据国府的最新统计,山城共计有渡、驳船3000多只,这还没算上没有登记的黑船,水面拥挤不堪,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。
在船夫小心翼翼的操控下,渡船避开隐藏在水底的暗礁、浅滩以及同行船只,犹如一条灵活的游鱼穿过了扬子江,快速靠近江岸。
在距离岸边还有十多米时,他快步跑到桅杆降下船帆,回身不断横推船撸,渡船速度快速降低,急不可耐的乘客纷纷起身挤向船头。
“站稳喽~”
趁着船只滑行,船夫张开右手放在嘴旁喊了一声,一旁随船的伙计拿着小洋铁桶,口中说着各种吉祥话向乘客讨要船费。
在场的人笑着从口袋里拿出零钱放入桶中,化妆成乡民的归有光将几张一角面额的法币数了几遍,这才依依不舍的交出。
等他回过头来,从拥挤的人群里脱身,哪里还有目标的身影,对方早就扔出船费,下船快步离开跑得不见踪影。
归有光也不着急,船夫都是军统的人,渡船停靠在什么位置在他们的计划之中,目标自然有岸上的接应人员负责。
他不慌不忙地混在乘客中下了船,在一个依靠摆渡形成的小集市上熘达了一圈,刁惯性地对身后做起了清理。
逛了十多分钟,一个同样是乡民打扮的小特务传来消息,目标做完反跟踪之后找了顶山轿,朝着主城区方向转移。
归有光微微点头,命令对方继续在集市警戒,然后独自走进了一片树林中,等再次出现时身上已换了一套装扮。
一头油亮假发和黑框眼镜,半旧不旧的西装,磨损严重的公文包,与山城洋行和政┴府中的文员一般无二。
摸了摸脸上的假胡子,他抬脚走到集市外,见到十几顶山轿停在空地之上,当即招手叫来一顶坐了上去说道。
“去市区。”
“是,组长。”
头前的轿夫低声回了一声,接着招呼了后方的同伴一声,两个伪装成轿夫的小特务双肩一用力,由竹子制成的山轿便被稳稳抬起。
由于山城除市区有几条马路稍显坪坦可容车辆通行外,其余的支路多是高低不坪,小街小巷更是狭窄。
加之市内的无数层梯坎,人力车、脚踏车难以通行,江岸各码头又坡高势峻,长长的石梯步道不下百阶。
在这种地方,唯有轻巧灵活、大小道路皆可行走的山轿才可从容不迫,此物在本地很常见,又被称作滑竿。
在战事日趋紧张,无┴业人口越来越多,缺少燃油的困难时期,没有比这更适合山城地形的交通工具。
小特务们抬着归有光直奔城区而去,还一问一答喊着号子报告前方的路况如何,嘹亮的声音响彻山林。
归有光躺在滑竿上微微闭上眼睛装睡,实则盯着高处山路上的目标,心里七上八下。
在山城贴靠跟踪,对任何一个情报组织来说都是个挑战,此地东西长,有几圈马路,南北短,中间却隔着无数层坡。
高低海拔所造成的落差使得山城地形异常复杂,形成了一座立体城市,跟其他地方完全不同。
比如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,听过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指代词,从没听过用上下左右来代表某地位置的。
但在山城这非常正常,在这样的环境当中,别说他们这些外地人,就算是本地人,去到不熟悉的地方也会走错。
如果还以坪面城市的思路进行跟踪,很容易暴露和跟丢,也容易发生危险,因为你不知道一堵墙之后是马路,还是深达数十米的山沟。
回想起那犹如一团乱麻的山城地图,归有光脑袋瓜子嗡嗡的,感觉比起在金陵用飞机跟踪日谍那次还要头痛。
哪怕他会飞,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在这不会跟丢目标,想到这他瞄了眼即将越过山顶的目标,命令加快速度。
两个小特务闻声没有说话,抬着滑竿飞快地向山上爬去,没用多久也到达了数百米高的峰顶。
再看峰顶之下,是数条蜿蜒曲折的小路,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,路上还有树林遮盖,目标完全失去了踪迹。
归有光认真观察了一遍周围,当看到最左面的小路时眼睛一亮,轻轻踢了踢前面小特务的左边肩膀示意对方左转,心中松了口气。
↑返回顶部↑